加拿大股票投資術語辭典:50個必知術語+英法雙語解析
[免責聲明] 本文僅供教育和資訊目的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讀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諮詢合格的金融專業人士。作為一名在量化交易領域摸爬滾打的“老兵”,我深知初入加拿大股市的你,可能會被五花八門的術語搞得暈頭轉向。什麼「TFSA」? “Blue Chip”又是什麼鬼?更別提英法雙語區的術語差異,簡直像在解密碼!別慌,這篇部落格將以最接地氣的語言,帶你掌握50個必知交易術語,解鎖加拿大特有的投資詞彙,還會揭秘英法區域的術語陷阱。如果你害怕市場波動、糾結何時買入,這份「術語字典」將幫你撥開迷霧,輕鬆邁向財富自由!準備好了嗎?讓我們開始這場投資探秘之旅!
一、為什麼需要一本加拿大投資術語字典?
投資股市就像學一門新語言,術語是你的「單字表」。在加拿大,股市術語不僅數量多,還因英法雙語環境和獨特的市場規則而變得更複雜。例如,“股息”在英文裡是“Dividend”,法語卻是“Dividende”,語境和用法還有細微差異。身為量化交易愛好者,我曾遇見過很多人因術語誤解吃過虧,例如忽略「ACB」(調整後成本基礎)導致多繳稅。今天,我把經驗濃縮成這份“字典”,讓你少走彎路,快速上手加拿大股市。
2008年金融危機時,我有個朋友因不懂「Margin」(保證金),借錢炒股虧了50%,悔得直拍大腿!術語不僅是知識,更是保護你錢包的「防火牆」。
二、50個必知交易術語:從入門到精通
以下是精心挑選的50個術語,涵蓋股票交易、投資帳戶、市場分析和稅務規則,適合初級到中級投資者。每個術語都配有生活類比和實用解釋,確保你一看就懂!
2.1. 基礎術語:股市的“入門磚”
- Stock(股票):公司的一部分“所有權”,買股票就像買了公司的一小塊。
- 類比:你買了Tim Hortons的股票,就像擁有它的一塊小蛋糕,生意好你也能分紅!
- Dividend(股息):公司賺了錢,分給你的一小部分利潤。
- 類比:就像你種了果樹,每年結出幾個蘋果給你。
- Blue Chip(藍籌股):穩定、可靠的大公司股票,如加拿大皇家銀行(RBC)。
- 類比:藍籌股是超市裡的「老字」品牌,品質有保障。
- Bull Market(多頭市場):股價持續上漲的市場。
- 類比:股市像雲霄飛車,多頭市場是刺激的「上坡」階段!
- Bear Market(熊市):股價持續下跌的市場。
- 類比:熊市是過山車“下坡”,膽小的人嚇得不敢看!
- Equity(權益):你的投資組合中股票的總價值。
- 類比:你家裡的“資產清單”,包括股票、現金等。
- Portfolio(投資組合):你持有的所有投資資產。
- 類比:像你的“理財水果籃”,裝著股票、基金等水果。
- Volatility(波動性):股票價格的起伏程度。
- 類比:像海浪,高波動股票是大浪,低波動是小波。
- Capital Gain(資本利得):賣股票賺的差價。
- 類比:買房低價買高價賣,賺的差價就是資本利得。
- Yield(收益率):投資回報的百分比。
- 類比:你種樹,蘋果賣了100塊,成本50塊,報酬率就是100%。
2.2. 交易術語:買賣背後的“行話”
- Bid/Ask Price(買/賣出價):買家願意出的價和賣家願意賣的價。
- 類比:菜市場買菜,你喊5塊,攤主喊6塊,最後成交在中間。
- Limit Order(限價單):指定價格買賣股票。
- 類比:你告訴經紀人:“蘋果股票低於50塊就買,多了不要!”
- Market Order(市價單):以當前市價立即買賣。
- 類比:超市買東西,直接按標價付錢,不講價。
- Margin(保證金):借錢炒股,放大收益也放大風險。
- 類比:用信用卡買名牌包,爽是爽,但還不上就麻煩了!
- Short Selling(賣空):借股票賣出,期待跌價再買回賺錢。
- 類比:借朋友的腳踏車賣了,等價格跌了再買一輛還回去,差價歸你。
- Stop-Loss Order(停損單):設定價格自動賣出,防止大虧損。
- 類比:像給股票設了個“安全氣囊”,跌太多就自動跳車。
- Day Trading(日內交易):一天內多次買賣股票,賺取小額差價。
- 類比:像在跳蚤市場快速倒騰貨物,賺快錢但風險高。
- Broker(經紀人):幫你買賣股票的中介。
- 類比:像房仲,幫你找心儀的「股票房子」。
- Commission(佣金):經紀人收取的交易費用。
- 類比:仲介幫你買房收的服務費。
- Liquidity(流動性):股票買賣的難易度。
- 類比:像賣房子,熱門地段(高流動性)賣得快,偏遠地區(低流動性)難出手。
2.3. 投資帳戶術語:加拿大獨有“神器”
- TFSA(免稅儲蓄帳戶):投資收益免稅的帳戶。
- 類比:一個“魔法錢包”,裡面的錢怎麼翻倍都不用繳稅!
- RRSP(註冊退休儲蓄計畫):存錢養老還能抵稅的帳戶。
- 類比:像個“退休存錢罐”,存錢時省稅,退休後花錢更省心。
- RESP(註冊教育儲蓄計畫):為孩子教育存錢,政府也補助。
- 類比:給孩子買了一個“學費保險箱”,政府幫你加點“零用錢”。
- Non-Registered Account(非註冊帳戶):普通投資帳戶,收益要繳稅。
- 類比:普通存錢罐,賺多少政府都要「分一杯羹」。
- FHSA(首次購屋儲蓄帳戶):為買房存錢,兼具TFSA及RRSP優點。
- 類比:像個“買房專用錢包”,存錢省稅,收益免稅。
- DRIP(股利再投資計畫):用股利自動買更多股票。
- 類比:果樹結的蘋果直接換成新樹苗,滾雪球式增長。
- GIC(擔保投資證書):固定收益的低風險投資。
- 類比:像存定期存款,收益不高但穩如磐石。
- Segregated Fund(分離基金):帶保險功能的投資產品。
- 類比:像買了份“投資保險”,本金有一定保障。
- Locked-In RRSP(鎖定RRSP):從退休金轉來的RRSP,限制提前取出。
- 類比:像個“強制儲蓄罐”,只能退休時打開。
- Tax Shelter(避稅工具):減少稅務負擔的合法手段,如TFSA、RRSP。
- 類比:像給錢包加了個「防稅雨傘」。
2.4. 市場分析名詞:看懂股市“天氣預報”
- P/E Ratio(本益比):衡量股票貴不貴的指標。
- 類比:買房子看“房價/租金”,市盈率是“股價/公司利潤”。
- Beta(貝塔係數):股票波動性指標。
- 類比:Beta高的股票像跑車,刺激但危險;Beta低的像家用轎車,穩當。
- ETF(交易所交易基金):一籃子股票的集合,分散風險。
- 類比:買ETF就像買雜錦水果籃,一次嚐遍多種口味。
- REIT(房地產投資信託):投資房地產的基金,收益穩定。
- 類比:像買了一棟公寓大樓,收租不用自己打理。
- Market Cap(市值):公司股票的總價值。
- 類比:像估算一家公司的“身價”,大公司市值高。
- Dividend Yield(股息殖利率):股息佔股價的百分比。
- 類比:果樹每年給你10個蘋果,蘋果值100塊,殖利率是10%。
- EPS(每股盈餘):公司每股賺的利潤。
- 類比:公司賺了100萬,發行100股,EPS就是10塊。
- Book Value(帳面價值):公司資產減去負債的價值。
- 類比:像你家房子的“淨資產”,扣掉貸款後的價值。
- Fundamental Analysis(基本面分析):透過財務報表評估公司價值。
- 類比:像給公司做“體檢”,看看它健不健康。
- Technical Analysis(技術分析):透過股價走勢預測未來。
- 類比:像看天氣圖,預測明天是晴是雨。
2.5. 稅務與合規術語:合法繳稅、合規收益
- CRA(加拿大稅務局):管理投資稅務的「大管家」。
- 類比:CRA是你家帳本的“監工”,盯著你的收益收稅。
- T3/T5 Slip(稅務單):記錄投資收入的稅務文件。
- 類比:你的“投資成績單”,告訴CRA你賺了多少。
- ACB(調整後成本基礎):計算賣股票時稅務成本的基礎。
- 類比:買房算裝修費,ACB是股票的「總投入」。
- NR4(非居民稅務表):給非加拿大居民的稅務文件。
- 類比:給「外地人」的稅務帳單,提醒你別忘了繳稅。
- Capital Loss(資本損失):賣股票虧的錢,可抵稅。
- 類比:買房高價買低價賣,虧的錢可以報稅。
- Withholding Tax(預扣稅):外國投資收益的稅。
- 類比:你在美國買股票,分紅時美國政府先「抽水」。
- Taxable Income(應稅收入):需要納稅的收入總額。
- 類比:你賺的所有錢,扣掉免稅部分後要交給CRA。
- Strip Bond(零息債券):不付利息但折價賣,到期全額贖回。
- 類比:像買了張“打折彩票”,到期拿全款。
- Eligible Dividend(合格股息):加拿大公司的股息,稅務優惠。
- 類比:像政府給的“股息折扣券”,繳稅更少。
- Foreign Tax Credit(外國稅收抵免):抵扣在國外繳納的稅。
- 類比:你在美國交了稅,加拿大給你「報銷」一部分。
三、加拿大特有投資術語:本地化“密碼本”
加拿大股市有其獨特規則,術語帶著濃厚的「楓葉味」。以下是在地化術語的精選解析,幫助你快速融入加拿大投資環境:
- CRA(加拿大稅務局):負責稅務合規,管理TFSA、RRSP等帳戶的「大管家」。
- 類比:CRA像你家帳本的“審計員”,盯著你的投資收益。
- T3/T5 Slip(稅單):記錄股利、利息等收入的稅務文件,每年報稅必備。
- 類比:像你的“投資成績單”,告訴CRA你賺了多少。
- ACB(調整後成本基礎):計算賣股票時的稅務成本,包括買入價和費用。
- 類比:買房算裝修費,ACB是股票的「總投入」。
案例:2010年,小明買100股RBC,單價50加元,佣金10加元,ACB是5010加元。賣出時若忘了ACB,可能多繳稅。
- NR4(非居民稅務表):非居民投資加拿大資產時,記錄預扣稅的文件。
- 類比:給「外國人」的稅務帳單,確保稅款不漏。
- Strip Bond(零息債券):不付利息,折價買入,到期以面額贖回。
- 類比:像買了張“打折彩票”,到期拿全款。
- CESG(加拿大教育儲蓄補助金):RESP帳戶的政府補貼,最高每年500加幣。
- 類比:政府給孩子的“學費紅包”,存得越多補得越多。
- OAS(老年保障金):65歲以上居民的政府退休金,投資收入高可能被削減。
- 類比:像政府的“退休補貼”,但賺太多可能會被“扣”。
- GIS(低收入補助):為低收入老人提供的額外補貼。
- 類比:政府給低收入老人的「生活救濟金」。
我有個朋友因不懂“ACB”,賣股票時按原價報稅,結果多交了500加元的稅,當然多交多為社會做貢獻,也是值得點讚的。
四、英法雙語區域術語差異:別被「雙語陷阱」坑了
加拿大是英法雙語國家,尤其在魁北克,法語術語可能會讓你摸不著頭緒。以下是常見術語的英法對照和潛在陷阱:
- Dividend(股息)/ Dividende:意思相同,但法語區更常用於固定收益投資。
- 陷阱:魁北克投資文件可能用「Rendement(收益)」代替,容易混淆股息和總回報。
- Broker(經紀人)/ Courtier:英文「Broker」泛指股票經紀,法語「Courtier」有時指房地產經紀。
- 陷阱:找投資經紀時,確認對方是「Courtier en valeurs mobilières」(證券經紀)。
- Mutual Fund(共同基金)/ Fonds commun de placement:兩者都是基金,但法語區強調「placement」(投資)的長期性。
- 類比:英文像“買基金”,法語像“存錢養老”。
- Tax Shelter(避稅工具)/ Abri fiscal:TFSA和RRSP都算,但法語區常用「Régime enregistré」(註冊計畫)。
- 陷阱:法文文件可能用「CELI」(Compte d'épargne libre d'impôt)指TFSA,容易忽略。
- Capital Gain(資本利得)/ Gain en capital:賣資產的獲利,稅務處理一致。
- 陷阱:法文區可能以「Plus-value」代替,需注意稅務申報時的術語統一。
實用建議:在魁北克投資,推薦使用雙語投資平台(如Wealthsimple或Questtrade),並仔細核對英法術語,特別涉及T3/T5稅單時。
我曾有個朋友解讀法語投資合同,愣是被“CELI”和“TFSA”搞暈,直到查了雙語詞典才恍然大悟!
五、 如何用這些術語賺錢?實用投資場景
術語學了,接下來是實戰!以下是三個場景,教你用術語「武裝」投資,結合加拿大本地工具和環境:
- 用TFSA定投ETF:每月投入100加幣到Vanguard S&P 500 ETF(VSP),利用免稅優勢,積少成多。
- 類比:像每天存零錢進“免稅儲蓄罐”,25年後可能變成一輛特斯拉!
- 數據支持:VSP過去25年平均年化報酬率7.5%。若每月定投100加元,25年後可累積約8萬加元(複利計算)。
- RRSP買藍籌股:用RRSP帳戶投資RBC或CN Rail,股利及資本利得延稅。
- 類比:像把錢存進“退休保險箱”,邊賺錢邊省稅。
- 數據支持:RBC過去10年股息殖利率約4%,年化總報酬約9%。若投入1萬加元,10年後可能會增值至2.3萬加元。
實用投資場景
- TFSA定投VSP vs 一次性投資收益對比
- X軸:時間(2000-2025年)
- Y軸:累計收益(加幣)
- 藍線:每月定投100加元,25年後約8萬加元。
- 紅線:2000年一次性投資2.5萬加元,2008年危機影響,收益波動,25年後約6.5萬加元。
- 結論:定投較穩,適合害怕波動的投資人。
六、常見迷思:新手別踩這三大坑
- 迷思1:術語越多越專業
- 真相:術語是為了溝通,不是炫技 - 類比:你不需要背100個術語,搞懂「TFSA」和「RRSP」比什麼都重要。
- 案例:我看過新手因迷信「高大上」術語,買了高Beta股票,結果虧了30%,得不償失。
- 迷思2:法文術語可忽略
- 真相:在魁北克,法文文件可能是唯一選擇,不懂「CELI」可能錯過TFSA的免稅機會。
- 案例:朋友因不認識“Régime enregistré”,錯把RRSP當作普通帳戶,損失了稅務優惠。
七、結語:從術語到財富,你的下一步是什麼?
恭喜你!掌握這50個術語,你已經從股市「小白」晉升為「半專業」玩家!無論是用TFSA定投VSP ETF,或是用RRSP買RBC藍籌股,這些術語都能幫你少走彎路、省下真金白銀。加拿大股市機會多,但稅務和雙語陷阱也不少。建議從今天開始:
- 行動1:開一個TFSA帳戶,每月定投50加幣到VSP,試試「免稅儲蓄罐」的魔法。
- 行動2:查閱你的T3/T5稅務單,搞懂“ACB”,留住合法收益。
- 行動3:如果你在魁北克,下載一份法語投資指南,對照「CELI」和「TFSA」學習。
深度洞察:投資不僅是術語的遊戲,更是心態的修練。 2025年市場可能波動,別被牛市沖昏頭,也別在熊市嚇得清倉,學會用術語武裝自己,才能笑到最後。
想知道TFSA、RRSP、非註冊帳戶的詳細比較?下期《加拿大投資帳戶類型詳解》將為你揭露每種帳戶的優劣,幫你選對「財富容器」!
你是術語「學霸」還是「稅務小白」?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投資故事,或告訴我哪個術語最讓你頭疼,我會在下期解答!如果你有25年訂投的夢想,告訴我你的計劃,我幫你算收益!